首页

给奴强制取精

时间:2025-05-24 02:32:01 作者:针对网络“黑嘴”伤企乱象 中央网信办出手整治 浏览量:21279

  中新网重庆5月15日电(苏亦瑜)初夏五月,在蜿蜒的乌江上乘船而行,两岸奇峰险石鳞次栉比,碧水青山处处如画。一艘艘游船满载着络绎不绝的游客,揭开了乌江江畔苗乡的美丽画卷与振兴密码。

  5月14日,“2024全国百家融媒体记者重庆行”采访团来到了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,这里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、全国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,被称为“世界苗乡”。

乌江沿岸风光。苏亦瑜 摄

  一线一风光,绘就乡村文旅新画卷

  走进被乌江水“环抱”的彭水县善感乡周家寨村,传统苗族建筑高低错落,整洁明亮的村庄迎来一波波游客。

  过去,周家寨村曾是乌江彭水电站库区的移民点,而如今,依托乌江画廊生态旅游示范带,这里已成为了集观光、旅游、休闲、体验于一体的国家3A景区。

  文与旅相伴,旅因文而兴。周家寨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,举办“乌江画廊旅游文化节”“善感西瓜节”“周家寨抢鱼大赛”等一系列乌江画廊文化旅游节活动,推行旅游+民俗、旅游+生态、旅游+康养等多元化文旅融合模式,以苗家文化和特色节庆,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的旅游知名度,夯实了乡村振兴建设基础。

  乘坐在独具苗家特色的古朴游船上,身着传统苗族服饰的导游沈旺告诉记者,随着乌江画廊旅游的进一步开发,促进了周边村落经济的发展,许多村民们纷纷吃上了“旅游饭”。

  如今的彭水,生态旅游业提档升级成效显著。2024年《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》数据显示,2023年接待游客2429万人次、旅游综合收入130.4亿元,当地连续五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。

  一村一幅画,深耕产业兴旺故事

  漫步在彭水善感乡石盆村,路边的沃柑树飘来阵阵果香,挂满绿果的油茶基地一派生机盎然,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里青青的秧苗奏响丰收的前奏曲。

善感乡万亩油茶示范基地。 苏亦瑜 摄

  在以前,土地利用效率不高、管理零散是困扰着善感乡发展的一大难题。善感乡石盆村党支部书记冉成兵告诉中新网记者,如今占地面积100亩的合元宝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原是村里的撂荒田。2021年,村里把这片撂荒田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,驻善感乡工作队找来资金进行复耕、硬化道路、修围栏等等,把它打造成了集观光和种养于一体的稻渔种养基地。

  合元宝稻渔综合种养基地不仅通过提升水稻、水产的品质来增加效益,实现了“粮渔多赢”的最佳效果,还因养鱼肥水、种稻净水,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减少等逐步改善了生态环境。

  此外,石盆村还围绕全乡“油菜茶药果”特色产业集群,整治石漠地等2000余亩,提升村内5000亩油茶、1000亩柑橘、1000亩西瓜等主导产业,谋划建设油茶加工厂,不断延伸产业链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

  善感乡副乡长王桂林表示,近年来,借助互联网的“翅膀”,善感乡的农特产品走出了山村,走向了全国各地。她表示,目前善感乡也正致力于打造统一的农特产品品牌,除了借助微店、电商直播间等手段,也想通过品牌的打造,让更多人品尝到善感乡的美味,感受到善感乡蓬勃发展的力量。

善感乡石盆村内,古朴苗族建筑与现代墙画相结合。苏亦瑜 摄

  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,不仅仅在石盆村展开,彭水的其他乡村也正陆续绘就着具有各自特色的和美乡村画卷。

  三义乡龙合村以乡村民宿、有机蔬菜、茶山等绿色生态旅游产业为基础,拓展了纳凉、垂钓、采摘、攀登健身等新业态,助推了产业发展、农民增收;而毗邻摩围山景区的润溪乡白果坪村,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,重点做好水源地规范化建设,碳汇资源落地变现等,擦亮了美丽乡村的“新底色”……

  据介绍,下一步,彭水县将对照巴渝和美乡村创建标准,积极发挥规划统领作用,结合乡村建设示范创建和村庄“多规合一”规划风貌定位,努力形成一村一幅画、一线一风光的和美乡村示范布局。(完)

【编辑:李岩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“集大4号”可自航混流气动式波浪能发电平台成功下水

有记者问,台媒报道,台湾居民杨智渊日前被大陆“秘密判刑”9年,陆委会称,杨智渊案证明“惩独22条意见”针对全体台湾民众,“任何台湾人都可以被定罪为‘台独’分子”,呼吁慎重考虑赴陆必要性。请问对此有何评论?

也就是说,即便是在租赁车位上,业主也是有权安装充电桩的,但在具体执行中却往往遭到开发商、物业、业委会等多方阻碍,往往引发矛盾。为此,市民呼吁,相关各方能否把“办法”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,让申请安装充电桩的通道“无障碍”?

河南黄河启动今年第3次防洪运行机制

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将重点抓保护、抓利用、抓监督、抓基础,指导地方持续加强资源普查认定,将不同类型、不同历史时期、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纳入保护名录,确保各时期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。持续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,鼓励地方更多采用“绣花”“织补”等微改造方式,补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,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。

高质量发展看中国|陕西榆林:精准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

早上,古长城脚下民宿升起了袅袅炊烟,63岁的韩国游客朴承桓来到这个长城脚下的小村庄。自20世纪90年代起,朴承桓便常来中国出差,去过厦门、沈阳等很多城市,也游览过不少名胜。“长城很壮观、巨大,在崇山峻岭间修建这样的建筑,真了不起。”他说。

西安:统战力量助政企搭建沟通“桥梁” 凝聚发展活力

同日,美国财政部、司法部、国土安全部、缉毒局和美国邮政局等多部门以“涉嫌生产销售涉芬太尼化学前体和相关设备”为由,起诉、制裁多家中国企业实体和数名中国公民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